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
荒野和天空成就了一個藝術小鎮

很少有一個城鎮因為藝術家而聞名,而且鎮上重要的建物也是藝術家打造的,更少見的是,吸引藝術家前來的原因,卻是她的荒野和天空。沃普斯維德(Worpswede)就是這樣的小鎮,她位於德國北部布萊梅(Bremen)附近,一個如畫般的小鄉村,主要的產業是藝術。

沃普斯維德在十八世紀時,還只有荒野和沼澤,透過渠道規劃和填土造鎮,才有聚落的誕生。然而它一直是個不知名的小村落,直到1900年,一位來自杜塞道夫的畫家發現此地,呼朋引伴,使得這裡逐漸聚集了藝術家。藝術家們深被這孤寂、不毛之地、陰晴不定的天空和沼澤所吸引。由於臨近北海,沃普斯維德的低地景觀使得放牧的原野顯得特別遼闊。然而也因為近海的緣故,天空變幻莫測;有時才艷陽高照,瞬間就飄來雲層,厚厚低低的,壓得大地喘不過氣,然後立即刮起風,下起冰刨,整個世界瞬息間就籠罩在迷霧中,片刻之後又放晴。正是這種天光地色的百變景象,讓畫家們著迷,畫也畫不厭。

雖然這裡出產最多的是風景畫家,不過沃普斯維德在藝術史上最著名的畫家,卻是以畫人物見長的寶拉・孟德頌—貝克(Paula Modersohn-Becker)。她那粗況線條勾勒出的樸實農婦,給人濃郁的鄉愁感。不過對於小鎮藝術氣息較具貢獻的卻是畫家兼建築師的佛格勒(Heinrich Vogeler)。佛格勒所設計的家--巴肯霍夫(Barkenhoff)本身就像個小型藝術村,常有畫家朋友來落腳。詩人里爾克當年就是賓客之一,而後在此結婚、生女,定居於鄰近農莊,並且寫了一本’ 沃普斯維德畫家’的書。

當年藝術家們居住的地方,現在一個個都變成了紀念美術館,由孫子輩們在經營,成為小鎮重要的旅遊特色。而巴肯霍夫現在是藝術基金會的所在,除了提供文物展覽、建立藝術家們的檔案資料外,每年也提供優渥獎學金讓藝術家們繼續來此創作。我幸運的在2002年夏天得以住進這棟當年名人進出的歷史建築裡,感受到那股特殊的場所魅力。

今天沃普斯維德的天空依舊,一個個農莊也都成了藝術家工作室,其中尤以金工和陶瓷藝術家最多,而鄉間小徑也都以當地藝術家來命名,藝術與人文氣息無所不在。然而穿梭在鄉村小徑上,更引人好奇的,是一棟棟隱藏在樹叢中如童話般的房子,門牌上寫著:精神分析師、身心靈研究所、自然療法診所、按摩工作室等,顯見小鎮也吸納了更多照顧人們身體、心靈與精神的產業進來。

一片孤寂大地和變幻莫測的天空,竟然造就了一個小鎮特殊的產業型態。(那不就是我們現在嚷嚷上口的文化創意產業嗎?) 也因此,去年夏天,布萊梅藝術館重現里爾克書寫的畫家傳記,圖文對照,讓人欣賞畫作之餘,也好好緬懷上個世紀初,這群改變小鎮歷史的先驅。

本文發表於藝術家雜誌2004.1月號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