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
透過藝術改變世界

去年十月,美國福特基金會頒獎給一位生於中國,在台灣長大,六0年代就到美國的葉蕾蕾一個「改變世界的領袖」獎,因為「她以藝術和領導的藝術,幫助人們改變社區。」緊接著十一月,住在紐約的藝術家池農森所拍的《葉蕾蕾傳奇》紀錄片也得到影展銅牌獎。而在這之前,葉蕾蕾的事蹟早被美國公共電視拍成影片--「村子裡的天使」,在全美各地播放。然而葉蕾蕾是誰?對於我們這個一直以追隨國際大展為目標價值的藝術圈來說,卻是十分陌生的。

葉蕾蕾生於1941年,畢業於台大外文系。1963年,她拿到賓州大學獎學金,到美國學創作。由於高中時期學過國畫,她一直衷情宋元時期的山水。1985年她得到賓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的教職,但個人創作卻是室內的花園裝置。1986年,長期在費城北部投入社區舞蹈教學與創作的非裔美人--霍爾(Arthur Hall)邀請她,把丟滿垃圾的空地化為公園,於是得到賓州藝術委員會2500美金後,她開始了第一個公園創作計畫。

北費城就在賓州Temple大學一帶,是個著名的危險區域,這裡住的都是黑人,而且是吸毒、販毒的大本營。八0年代,這裡有30%的失業人口,2/3屬於低收入戶,房舍有1/3是空的。加上非裔與亞裔族群的相互排斥,葉蕾蕾到這樣的社區工作,挑戰非常大。於是她帶著謙卑和熱誠,先得到一個當地人協助,把垃圾清走,再吸引鄰近小朋友來挖土種樹、清理出瓦礫破片,再以碎片妝點公園。由於生活在貧窮、暴力的威脅之下,孩子們最需要天使的呵護,因此她指導孩子畫各種想像的天使,然後再把畫作轉為馬賽克拼貼。所以這個公園雖然見不到她的個人繪畫作品,但整個公園卻是她與社區人共同的創作。而在吸引孩子參與的過程,她發展了兒童美術教室、兒童劇場等課程,讓孩子們不只學會小手藝,也得到許多樂趣和自信,深受大人小孩的歡迎。

一個公園完成後,又接著做另一個。因為社區裡有太多閒置空地,而且通常它都是滋生暴力的危險角落。於是1989年,藝術人文村基金會(The Village of Arts and Humilities)成立,專門推動結合藝術以及社區的工作。透過組織募款,葉蕾蕾帶著社區人改善了一百多塊大大小小的空地。於是這原本疾病叢生、到處有如廢墟的貧民區,變成擁有草地、荒野、都市小農場、辦公室、藝術工作坊、教室、低收入戶住宅的藝術花園社區。而這一磚一瓦的裝飾工程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。藉著這樣的改造工程,不僅提供社區工作、改善社區,也創造了社區有形與無形的財富。1996年,葉蕾蕾辭去教職,全心投入,積極培養孩子成為社區領導人。現在社區開始有人進入大學唸書了,一些遙不可及的夢想慢慢在實現,讓社區看到了未來。

葉蕾蕾從社區參與式的公共藝術,發展成以藝術改造社區的案例,在2001年得到著名的布魯納(Rudy Bruner)優良都市金牌獎,也得到賓州等四個大學所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。她說,她在此發展的是一個透過藝術的教育,而不是藝術教育。2002年,她再度獲得舊金山藝術與療育基金會頒獎,因為她「使破碎的再聯結,使創傷再癒合」。

現在葉蕾蕾常受邀到貧窮地區如肯亞、象牙海岸、喬治亞共合國、中國、迦納等地,幫助落實以藝術改造社區與人。她透過藝術在改變世界的做法值得我們所有藝術人省思。

本文原載於藝術家雜誌2004.2月

沒有留言: